常见问题

标签: #无关联标签#
作者: 管理员  

2023-12-15 15:47 阅读量(581)


序号
 
产品类方案类服务机制类交付类
1API接口有什么作用如何通过企业数据中台方案实现可靠的数据可视化运维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部署混合云
2实施多系统单点登录的前提是什么数据中台建设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软件类项目远程培训客户时应如何做准备工作数据治理是什么?企业应如何进行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
3如何理解主数据和参考数据企业集成中台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要点有哪些如何进行项目调研如何搭建一个企业的数据指标体系?关注点有哪些
4MDM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如何管理授权权限主数据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要点有哪些如何对客户进行项目运维培训工业物联网,如何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数据采集
5通过DAP数据分析平台如何进行ODS数据同步以及数仓模型的创建企业集成中台项目如何规范化推进企业集成中台项目上线前如何对人员组织岗位流程进行联测主数据治理项目中数据标准如何制定
6服务器环境如何快速部署企业基础功能中台项目如何保障访问安全如何进行团队间项目运维交接传统企业如何能通过平台转型

产品类

1 .1API接有什么作用?

API接口是操作系统留给应用程序的一个调用接口,应用程序通过调用操作系统的 API 而使操作系统去执行应用程序的命令。通俗来说,API就是系统预留一个通道,按照约定对系统进行一些操作,如常见的就是系统的数据进行增删改查。

接口与API从作用来说,就是定义相关的规范,接口属于代码层次的定义,而API就是实现层次来定义,使工作更有效率,重复使用。同时,可以降低系统各部分的相互依赖,提高组成单元的内聚性,降低组成单元间的耦合程度,从而提高系统的维护性和扩展性。

数通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就提供了API的统一管理机制,可以将来源于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API统一注册到ESB中,ESB对每一个API提供不同的代理、限流、安全等策略,保证各业务系统可以实现API的快速调用,并能对API的调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跟踪,保证API使用的安全性,满足企业内外部系统集成对接的需求。

1.2 实现多系统单点登录的前提是什么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简称为SSO,是解决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产品登录问题的方案。SSO 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用于减少用户重复的登录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单点登录的前提是拥有统一的登录账号,统一的授权中心,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对应IDM身份管理平台5A中的统一用户和统一认证。统一用户:为用户提供统一集中的帐号(组织、人员、岗位)管理及分发,实现员工入职、离职的一键式同步及分发,一方面解决员工账号在多个系统需要重复录入问题而造成的冗余工作,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因系统各异,账号系统账户管理各自为战,无法从集团层面进行统一管控。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各系统采用统一认证体系,实现用户一次性登录,只需要输入一次用户名及密码即可实现全部业务系统登录,避免员工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在不同系统中频繁登录、退出。

数通的IDM身份管理平台还支持统一授权、统一审计、应用管控。统一授权可以对业务资源和数据资源访问权限可以进行集中管控,通过对角色、组织、用户关联关系的建立以及授权的分配,形成了完整的授权体系。统一审计提供了平台核心服务的监控功能,提供系统在线监控,对系统的运行信息进行监控管理,并支持对系统运行状况、操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告警,提供各类日志管理。应用管控配置关联各应用系统分发情况以及分发设置,支持配置应用系统认证方式。

IDM身份管理平台加强企业账户管理、支撑企业业务运营、简化企业内部运维,实现统一认证、授权、审计管理,提高企业身份认证及访问安全,建立授权流程审批机制,使用户身份信息、授权信息、审批信息等操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整体IT架构的风险防范能力,为简化IT运维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标准支持,实现账户数据自动化同步操作的同时制定合规的安全服务规范,构建统一的、支撑企业级的认证授权安全服务基础设施。

1.3 如何理解主数据和参考数据?

主数据指的是系统间共享数据,又称基准数据,简单来说在整个企业业务流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是比较常用的数据,在核心业务流程上产生的数据都是主数据,主数据是整个企业中使用的核心、非交易性数据。

主数据的特点:共享;主数据是跨系统、跨部门共享的数据。那么既然是共享的数据,那么就可以解决系统之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比如说一个用户可能在多个系统之间有不同的地方信息,如果各个系统使用各自的地址信息,最后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如果各个系统统一致使用最新的地址,就不需要考虑该问题了,这样在协作流程上也有所提升,这里就需要涉及到主数据管理MDM的范畴来保证主数据的标准统一规范。

参考数据指的是可用于描述或分类其他数据,或者将数据与组织外部的信息联系起来的任何数据,简单来说维度数据,大家平时理解的数据字典,该类型的数据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增强对数据的可读性和解释性,参数数据的来源可能是内部产生或者外部手动采集获取到的。

主数据和参考数据一般来说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从定义上来看主数据是代表业务对象的数据,由关键业务实体组成,它包含了整个组织共享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而参考数据是定义其他数据字段使用的一组允许的值的数据,包含了附加的文本描述,更多的像是数据字典;从范围上来看参考数据是主数据的一种特殊子集。

在数通中的的MDM基础数据平台产品可以实现系统间基础数据的统一管理从而简化数据清洗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加快业务系统对接、业务流程再造速度,提高业务响应速度。由“MDM基础数据平台+ESB应用集成平台”构成的基础数据治理方案中,MDM基础数据管理系统是对主数据进行同步、清洗、治理、分发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ESB应用集成从主数据源头同步到主数据过程,通过ESB应用集成分发是把治理后的主数据分发给各个业务系统。提高数据特征一致性、识别唯一性、高度共享性及长期有效性,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深度应用集成、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升级创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1.4 MDM基础数据管理平台产品如何管理授权权限?

MDM基础数据管理平台是对主数据进行同步、清洗、治理、分发全生命周期的一次管理,帮助各个业务系统的主数据统一,保障它们的完整性、一致性,同步就是从主数据源头到主数据过程,治理是到主数据后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和维护,分发治理后主数据分发给各个业务系统包括源头。通过以上各个过程的相互配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错误等问题。使企业在数据方面更完善,业务进行更顺畅。

授权管理部分整合了主数据管理平台目前所有的权限配置功能,也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权限,在此之后,所有的授权功能都将在这一模块中进行配置。目前,授权管理模块中一共包含五大类权限,分别为:角色授权、功能授权、数据授权、分发授权和管理授权。
1、角色授权
角色授权部分实际上是提取了原本人员管理中的部分功能,将角色和人员的关联操作放到了角色授权功能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通过左侧组织树可以查看不同组织下的角色、人员信息,也可以根据编码、名称等过滤角色、人员数据。
2、功能授权
功能授权一共包含三部分,分别是菜单授权、页面授权以及操作授权,菜单指的是主数据平台左侧菜单树、页面授权指的是控制器列表、操作授权指的是按钮权限配置。菜单授权中将安全管理部分移动到了功能授权模块中;页面授权部分指的是在控制器列表中添加对应页面;操作授权指的就是对某一个页面中的按钮进行权限配置。
3、数据授权
数据授权顾名思义是在对数据进行授权,而数据类型又可以分为三大类:主数据、参考数据以及应用系统。数据分组的权限配置指的是对某一类主数据的分组信息进行权限配置;参考数据同主数据类似,配置了某分组及下面关联的参考数据类型;应用管理部分配置的应用系统访问权限。

4、分发授权
分发权限是指数据在分发时,可以获取到哪些分组下的数据,之前这个权限是在分类数据建模中配置,现在转移到授权管理的分发授权模块中了,而分发既可以通过分组进行分发权限配置,也可以通过属性进行权限配置。
5、管理授权
管理授权相比较于其他授权来说会简单些,主要就是对表单编辑页面的属性进行权限的配置,配置了权限属性才会显示,未配置的则不会显示。整个管理授权配置的其实就是编辑页面属性显示的权限。
授权管理部分实际上对主数据目前所有的权限配置功能进行了整合,例如角色和人员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主数据数据分组授权以及分发权限,左侧功能菜单树的授权,页面的权限配置以及按钮的操作权限等。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新的权限配置使整体的业务逻辑更顺畅,例如,根据主数据属性去配置分发权限,来满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需求。
在实际业务中,会有很多用户需要登录系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使用到产品中的所有功能,通常管理数据时也会由不同的人员来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权限的划分和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产品中的授权管理模块不仅功能完善,而且简化了权限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查看操作。另外,对于刚接触我们产品的用户来说,也能更直接、更清楚、更快速地了解我们产品对于权限的划分以及功能的配置。

1.5 通过DAP数据分析平台如何进行ODS数据同步以及数仓模型的创建?

DAP数据分析平台是帮助企业处理、整合数据的一款产品。它能够将繁乱的数据转化成直观、整洁的可视化效果,便于客户对数据的分析、决策。它分为ODS数据同步、数仓模型、分析模型、导航配置等功能,下面将对ODS数据同步以及数仓模型的创建过程进行介绍。
1、数据采集同步
万事开头难,任何事第一步最重要,否则后面做得再好、再漂亮到最后亦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业务系统到ODS就是数仓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步,是构建数仓模型的基础。将业务数据同步到ODS数据库中,便于后续维度表、事实表等的创建。业务系统到ODS数据库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源库读取、二是参考表创建。
2、数据清洗转换
数仓建设是对数据最后的把关和处理,ODS到数仓模型是数仓建设的核心步骤,它是将ODS数据库中同步过来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合,配置成需要的维度表和事实表,为后续做数据汇总做准备。ODS到数仓模型是对维度表、事实表的创建和配置。它是对同步过来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加工,将重要且有价值的数据整理到一起,便于配置和使用。
3、数据加工汇总
数据加工汇总是将ODS库中的数据表、维度表、基础事实表中有价值的数据筛选出来进行加工汇总,方便后面模型配置使用。数据加工汇总其实就是汇总事实表的创建和配置。汇总事实表的作用是将业务系统到ODS库中的表、维度表、基础事实表,进行字段、数据筛选、关联、计算、汇总,组建成一个全新的表。
4、数据模型建设
模型建设是在数仓构建中创建的维度表、事实表、汇总事实表进行关联、整合,使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模型建设是对数据的最后一次处理,为后续分析模型的搭建和调用提供方便,它是分析模型创建的基础。数仓模型功能节点、模型配置是这个功能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不是单单创建数据表、关联数据,它是将众多数据表,同等类型的数据的表关联起来。

在DAP这款产品中,数仓的构建是各种操作的基础,无论是后续的分析展现或是其他的一些操作,都是基于数仓中的数据进行的;同时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同种类型的数据可视化产品,DAP还可以保障同步到数仓中的数据是准确且可靠的,企业无需为数据的准确性担忧,可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后续工作做出决策。

1.6 服务器环境如何快速部署?

在服务器使用以及维护过程中,环境的部署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环境的部署,二是软件环境的部署。

基础环境部署:主要是指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包括服务器系统以及系统运行的必要功能,如系统内核、管理工具等,这些内容是系统启动以及运行的必要因素。对于基础环境,如果是云平台服务器,服务器提供商会提供管理工具或页面进行快速部署,一般可以通过配置批量部署服务器,并保证环境的可用性;如果是自建服务器,则需要服务器运维人员进行管理,一般运维人员会构建一套基础镜像,在部署服务器时,直接将镜像部署的服务器中,实现快速构建服务器。

软件环境的部署:一般是由软件提供商提供部署方案,对于windows系统,一般是构建windows的安装包,通过图形化配置实现软件部署;而对于Linux环境,一般是通过脚本化部署,尤其类似于K8S这种比较复杂的环境部署,可能涉及到docker、K8S、nginx等诸多内容,一般是通过运维工具+脚本的方式实现部署管理,如ansible等,这种运维工具可以通过脚本一键执行,批量执行操作,实现快速、自动部署,降低手动操作的难度及风险。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可以直接构建软件产品或工具,直接通过页面操作的方式实现快速,如数通自助研发的UMC云管理平台,将K8S集群的部署过程构建在平台功能中,通过页面操作实现集群的搭建和使用,并将产品的容器管理、启停、维护、升级、监控等结合到一起,实现容器化部署、一键式维护,大大降低维护的风险,同时提高运维效率。

方案类

2.1 如何通过企业数据中台方案实现可靠的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作为数据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数据诠释出来,使复杂枯燥的数据以更直观的图表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并非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数据分析流程中闪光点,是传递数据分析结果的工具或者说手段。数字化时代,数据可视化往往比传统的的数据分析更为重要,两者造成的差距是一目了然的。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看不懂的数据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手段准确高效、简洁全面地传递某种信息,也能帮我们发现某种规律和特征,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

数通的DAP数据分析平台将企业的数据进行治理分析,并且通过图形组件呈现出来,充分将企业的数据利用起来,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直观的展示效果,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在DAP数据分析平台中预置了丰富的组件,饼状图、条形图、散点图、折线图等满足企业的真实所需。它可以对从业务系统或者ODS中抽取来的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计算、分析并处理。最终将有价值的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现,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清晰的分析优劣势,从而调整企业策略,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与整体竞争力。

在可视化的分析下,数据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类、排序、组合和显示,这样就可以看到表达对象或事件的多个属性或变量。数通的数据中台方案是由“DAP数据分析平台+MDM基础数据平台+ESB数据总线平台“三款产品构成。数据中台方案中,由MDM将企业内部的基础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整合处理后,DAP结合ESB数据总线从各系统进行数据抽取、加工、转换,并汇聚存储到数仓中,构建企业的数据中心,完成整个数据中台的主数据同步分发和数仓的数据抽取汇聚。并通过图形化的分析看板和组件将数据直观展现出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从而避开风险,快速地找到有效措施,所以做数据分析能为企业带来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2.2 数据中台建设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数据中台泛指通过数据处理、分析等技术,对企业内外部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加工、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凸显数据价值,加强企业对数据的利用,通过MDM主数据管理平台、DRP数据填报平台、DAP数据分析平台来支持数据中台搭建。数据中台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数据规划:对企业内部数据需求进行梳理规划,根据数据需求建立正确的数据管理策略,治理内部数据的同时,加强对外部数据的采集及利用能力,主要规划内容包括:数据管理框架、数据标准制定、数据采集、清洗、转换、存储、安全、利用、测试等方式。

2、流程梳理:制定数据管理框架,将企业内外部数据使用的部门、关系流程走向、业务之间联系梳理明确,之后将其串联成一个整体,满足后续采集、清洗、存储分析等要求。

3、数据采集:对企业涉及的内外部业务数据进行线上、线下的采集、抽取、挖掘,包括内外部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

4、数据治理:对企业内部主数据和元数据进行治理,对所用主数据进行统一治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元数据治理为方便数据仓库保存信息管理所进行的操作,以实现各类技术术语与流程在企业内部的统一定义。

5、分析展现:保证所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之后将数据抽取或分发至计算平台中,通过不同的分析手段根据业务板块、主题进行多维度分析、加工处理,之后得到有价值的数据用于展现,辅助决策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到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着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未来企业对人、事、物的管理必定会被数字化全面替代,在数据中台部分,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管理,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

2.3 企业集成中台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要点有哪些?

企业集成中台项目是一个跨组织、跨业务、跨系统的项目,所以在项目实施前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实际的业务、系统的情况、厂商的配合等各个层面进行调研,更需要项目团队掌握沟通技巧、了解产品方案、熟练调研流程。在沟通过程中,需要不断输出集成中台的实施方案,引导客户、厂商按照集成中台的标准模式进行实施,降低实施交付的难度,以达到项目的快速交付。企业集成中台项目实施要点如下:
1、主数据管理
从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际业务出发,梳理主数据的具体范围,以及每一类主数据的编码、属性、来源、目标、集成等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包括:项目规划、核心业务、类别明确、编码规则、属性定义、参考数据、校验规则、来源系统、目标系统、集成方式。
2、统一认证
基于集成中台的IDM平台实现统一认证,由IDM平台提供CAS、OAuth、接口三种认证方式,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系统的对接需求。在项目实施前要明确需要对接统一认证的系统有哪些,分别采用哪种开发语言、技术架构,针对不同的语言、架构提供认证方式,具体实施时由系统方根据认证标准自行配置处理。

IDM平台支持密码集成,包括密码同步、密码分发,但是在实际项目中,不建议进行密码集成,一方面进行密码传输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密码泄露,增大安全风险;另一方面实现统一认证之后,登录直接采用统一认证,使用IDM的密码进行认证,不需要保持业务系统和IDM的密码一致。
3、统一API
基于ESB的API管理功能实现统一API,在ESB的SMC管理控制台中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接口统一注册进来,支持Web、Rest、Http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接口,注册后的接口可以在应用集成中调用,也能通过代理的方式提供给其他系统。
在项目实施前需要明确接入的业务系统有哪些,除了集成中台内部的接口注册以及应用集成配置外,是否有其他系统需要进行接口注册,是否有单据集成、凭证集成等集成需求,是否需要在ESB进行接口统一管理。对于注册在ESB中的接口,需要明确对于接口安全、数据安全、数据加密、安全认证、异常报警等机制的需求,根据需要进行标准制定,以便后续实施过程中进行对接。
4、标准规范

通过建立标准规范推动集成中台的建设。各类标准规范如下:
(1)主数据数据规范:根据制定的主数据范围,制定每类主数据的相关数据标准,包括编码、属性、参考数据等;
(2)主数据管理规范:从组织管理角度出发,针对主数据的管理组织、管理角色、管理人员、维护流程等内容制定统一的标准要求;
(3)主数据集成规范:基于制定的主数据范围、属性,以及对接的上下游系统,制定数据集成标准,包括推送、拉取的方式,触发的机制,推送的内容和业务系统等;
(4)主数据清洗规范:主要针对MDM平台的数据初始化,对于现在系统中已有的历史数据,在初始化同步到主数据平台时,如何进行清洗、合并、标准化处理;
(5)ESB企业服务总线服务标准:ESB平台的标准说明文档,主要针对ESB平台服务接口的开发标准、协议支持等;
(6)IDM统一认证对接标准:主要针对IDM统一认证相关的内容说明,包括统一用户说明,CAS、OAuth、接口认证说明,以及统一密码实现说明等。

2.4 主数据治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要点有哪些?

简单来说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了从源头数据抽取——数据清洗转换——数据分发的全生命周期,从而形成数据生态闭环。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应用到运营中去,这样才会发挥数据更大的价值。主数据项目实施要点如下:
1、数据采集同步
ESB企业服务总线将多个业务系统中最核心的、需要共享的数据采集到云MDM中,集中进行主数据的清洗和丰富,将分散、零乱、标准不统一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创建主数据标准体系;合并来自多个来源的数据,构建复杂的连接和聚合。
数据的同步是从数据源头系统获取组织、人员、岗位、客户、供应商等基础数据信息,通过ESB企业服务总线将数据同步至MDM主数据管理平台中,在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数据模型的创建、数据编码的定制以及数据质量的管理等,最后将干净的数据分发至有需求的各业务系统中。以人员主数据为例,在MDM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人员主数据的管理首先需要清楚该类主数据的源头系统,之后根据源头系统的数据创建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实现对人员主数据的管理、维护。
2、主数据的分发
主数据管理将源业务系统同步过来的一条或者多条数据打包成数据任务并生成任务ID,各数据接收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接收接口,该接口请求参数为任务ID,主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任务ID解析接口、接口说明资料,各系统接收接口根据任务ID解析出任务内全部数据信息并将数据同步至各系统中(也可以直接推送Json数据),同时将数据同步状态信息回写至主数据管理平台。
将治理后的主数据通过标准对接方式或者企业服务/数据总线分发到所需的各个业务系统中,支撑业务系统、业务流程和决策。统一标准的主数据会大大降低集成过程中的难度,同时还能保证各个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
3、基础数据清洗
通过数据清洗功能下载主数据导入模板,源头业务系统把数据填写模板中,通过数据清洗导入功能进行导入清洗,检测出数据中欠缺的、重复的、不符合规则的数据,通过导出功能把失败的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数据处理后,再重新导入重新检测直到所有数据成功为止,然后把所有成功的数据导出Excel中,返回给业务源头系统进行源头系统的数据清洗(源头系统添加主数据编码映射),通过主数据任务分发把标准的数据分发给业务,这样就把源头、主数据、下发至业务系统的数据保持一致。
4、基础数据巡检
数据巡检主要是用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通过巡检功能来对数据进行查重处理来保证分发到下游业务系统的数据唯一。目前云MDM中相似度巡检运算方式是根据多个字段的组合通过相似算法算出他们的相似百分比,然后查看是否超过配置的百分比数字,如果超过就判定为相似数据,然后记录到数据表中,还需添加新的质量校验算法,通过结果值乘以不同字段的阀值再除以阀值的相加和得出的数字进行数据巡检,巡检支持结果Excel输出,帮助客户提升主数据质量。
5、基础数据校验
数据质量是数据为产生业务价值和实现业务目标的基石。校验规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属性配置校验方式,如非空、数字、唯一、长度等,主要是为了保证主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降低人工维护时产生的异常数据,从而提高数据质量,加快业务系统对接、业务流程再造速度,提高业务响应速度。

2.5 企业集成中台项目如何规范化推进?

集成中台项目的实施流程遵循规范的项目实施流程,包括需求调研、环境部署、实施交付、上线验收、后期运维等阶段,但是和实施类项目不同,集成中台采用产品 + 培训的模式,所以更多的工作是需要交付伙伴或客户方完成的,项目团队更多的是起到辅助的作用。
1、需求调研
需求调研是项目实施的第一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前期项目团队、伙伴、客户、业务厂商的熟悉程度不够,缺乏足够的信任,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经常沟通、相互交流、加强合作、达成共识,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基础。
集成中台项目又是一个跨组织、跨业务、跨系统的项目,所以调研时往往需要对客户的需求、实际的业务、系统的情况、厂商的配合等各个层面进行调研,更需要项目团队掌握沟通技巧、了解产品方案、熟练调研流程。在沟通过程中,需要不断输出集成中台的实施方案,引导客户、厂商按照集成中台的标准模式实施,降低实施交付的难度,以达到项目快速交付的目的。
2、环境部署
集成中台采用云平台的部署方式,在实际项目中一般由内部实施团队或内部运维团队负责部署安装,一般会建议部署两套环境:一套是基于3台服务器的非高可用环境,一般用于前期调研时为客户进行产品演示、样例说明,以及针对伙伴或客户信息化团队的培训工作;另一套环境是在调研后期或蓝图确认后部署的正式环境,采用至少5台服务器的高可用环境,内部至少部署开发、测试、生产三个环境,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顺利进行产品的配置、环境的搭建。
3、实施交付
集成中台采用产品 + 培训的实施模式,项目的实施交付主体为伙伴或客户信息化团队,而内部项目团队主要负责产品培训和技术支持,以远程支持为主,根据具体项目进度和实际情况,可以短期进行现场技术支持,但实施的主体也是伙伴方,而非项目团队。对于集成中台项目,主要的实施内容包括:
(1)数据集成:以主数据为主,进行MDM和上下游系统之间的主数据同步分发,其中包括了IDM的数据同步,以及IDM用户数据的分发;
(2)应用集成:以IDM为主,实现各个系统的统一认证,搭建统一认证中心;
(3)服务集成:以ESB为主,将各个系统的服务接口注册到ESB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实现跨异构业务系统集成,比如:业财集成、O2O集成等。
4、上线验收
上线验收和实施交付一样,也是以伙伴方的实施团队为主进行推动,内部项目团队在这过程中进行辅助支持,以保证项目的顺利上线,包括上线前期的资料准备,风险评估,以及上线后的运行监控、产品问题修复等。
5、后期运维
后期运维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由伙伴的实施/运维团队进行的日常运维,二是由内部运维团队进行的远程技术支持,主要处理实际业务中出现的产品级问题。
集成中台方案以IDM、MDM、ESB产品为核心,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搭建基础的、统一的、标准的、可复用的、易扩展的IT框架,在复用企业IT资产的同时也为后续的信息系统建设奠定基础。而作为标准的集成方案,目前集成中台已经满足了在不同项目中快速复用的条件,所以后续集成中台类项目中大多数会采用产品 + 培训的模式,由伙伴方进行具体的实施落地。因此内部团队要熟悉集成中台的每一个环节,对于产品、流程、业务、场景等内容要有充分的理解,并把这些知识不断传递出去,提高伙伴方对集成中台的理解和认知,也能保证后续有更多集成中台类项目顺利上线。

2.6 企业基础功能中台项目如何保障访问安全?

访问安全主要针对平台访问的是安全限制机制,保证在公共网络下访问集成中台平台的安全,降低被攻击或者数据泄露的风险。因此信息系统以及系统所承载业务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与系统访问安全息息相关。数通的企业集成中台方案从域名访问、密码安全、登录策略等方面全面保证访问安全。
1.域名访问
在实际项目中,集成中台在对外提供访问时,可以提供IP或域名的访问方式,但为了保证访问的安全性,建议采用域名的方式,并且需要配置SSL证书,通过https进行访问。
(1)SSL证书需要在Nginx中进行配置,并且注意SSL证书的有效期,需要及时更新证书;
(2)在进行SSL证书配置时,建议配置在外部Nginx中,保留内网的访问方式,这样便于内网的应用集成,以及集成中台的统一认证配置。
2.密码安全
由于集成中台通过IDM实现了统一认证,所以在进行密码安全管理时主要是通过IDM平台强化登录密码的安全。
(1)密码强度:通过密码长度、字母、数字、特殊字符的组合方式提高密码强度,保证用户登录密码的复杂度;
(2)密码有效期:针对登录进行定义有效期,同一密码使用到期时进行密码修改提醒;
(3)密码修改失败上限:密码修改的监控策略,针对密码修改次数进行记录,到达次数时进行账号锁定。
3.登录策略
通过IDM配置登录策略,提供登录失败、异时、异地等策略,避免暴力破解。
(1)登录失败上限:用户登录失败的策略控制,控制失败上限数,以及锁定的安全机制;
(2)异时登录:非常用时间登录时的安全策略,提供提醒、二次认证、失败锁定等安全机制;
(3)异地登录:非常用地点登录时的安全策略,提供提醒、二次认证、失败锁定等安全机制。

服务机制类

3.1 运维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以软件类集成项目为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六个阶段,即:项目前期、项目启动、项目蓝图、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维。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项目运维,项目运维不仅是对一个项目里程碑节点的标识,项目运维也是项目中的重要环节。运维工作可分为做事之前、过程之中、完成之后三个阶段。

1、做事之前

?重视计划

工作计划是整个运维工作的龙头,工作计划依据公司要求及对用户的承诺而制定,各项运维服务将围绕计划展开。决策管理系统的运维工作以主动服务为主,所有的主动服务类工作都可以提前策划。数通的运维团队不仅仅是“消防队”,更是“预防队”,工作计划就是很好的体现。

?看重承诺

对于用户的任何承诺,包括:服务的目标与级别要求、提供的资源或方案、应给予的回复等,运维人员都应在约定的时间内、按约定的要求予以提供或实现,严格履行承诺。确因特殊原因导致无法履行时,应提前和用户进行说明和解释,获得对方的谅解;并提出补救措施,以尽量接近当初的承诺。

2、过程之中

?遵守纪律

每一位数通的运维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运维体系规范,这是公司对每位运维人员的基本要求。工作中,他们必须时刻督促自己,努力做到严格遵守公司制度和运维规范,从着装到言谈举止,从出勤到运维操作,都应遵循相应的制定与规范要求,实现与公司共同发展。

?遵从规范

运维工作尤其需要注重规范性,也就是按照规范的流程开展各项工作。同一项工作,不管哪个运维人员去执行,操作的规程和服务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能有效降低运维的风险,以确保服务质量和服务标准的统一。对于运维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服务规范开展工作,不仅能使运维参与者均能形成优良的服务意识,以确保运维服务质量;清晰的工作流程还能够使用户感受到运维服务的专业性、一贯性。

3、完成之后

?及时反馈

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做好运维服务的关键。有反馈主要指运维服务者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有反馈就是在做好运维服务的基础上,让用户及时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适当的运维信息反馈给用户是必不可少的。用户作为运维服务的消费者也是最终受益者,如果对运维工作不了解或了解不透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用户的损失,也是运维服务者对运维服务质量不够重视的体现。

?多重保障

运维服务的效果体现为“有保障”,数通的运维队伍定位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从而让用户对系统放心、对运维放心。如果运维工作是有保障的,就能够消除用户的后顾之忧。通过远程服务支持、电话服务热线、现场服务等多种形式随时待命。

运维工作是一项整体性工作,不能单独将各阶段割裂分开,也不能片面地说哪一项工作更重要,上述的每一项工作都和运维工作质量紧密相连。企业的深度数字化更加依赖运维,同时对运维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传统运维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和升级,运维人员应该沉下心来,对外以做产品的心态做运维,追求用户极致的体验;对内建立标准的流程,打造高效的工具,让运维变得简单轻松。

3.2 软件类项目远程培训客户时应如何做准备工作?

对外进行远程培训时,要进行相应的工作准备,工作内容包括准备培训样例,准备要给客户进行场景讲解的样例,然后是对产品功能的测试。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场景和产品功能进行联动演示,对即将开始的培训内容进行预热,并且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远程培训好处之一,就是录屏,要测试录屏的功能,保证培训过程中有视频记录,方便客户后续学习。
1、样例准备
样例准备主要是业务场景的准备,业务场景要可以贯穿所有产品的使用,同时也是客户后续实施过程中的典型应用场景,这样才能更好的和客户进行共鸣,提高客户的积极性,保证培训的效果。
针对IDM+ESB统一身份管理项目,我们准备的场景,一般是账户的同步、分发,涉及IDM、ESB的产品使用,以及相应接口和流程的开发,还有就是IDM的认证配置,以及认证过程的说明。
针对IDM+ESB+MDM企业集成中台项目,我们准备的场景,一般是人员的同步、分发,涉及MDM和ESB以及源头数据的联动,然后是IDM和ESB账号的同步、分发,以及IDM的认证场景说明。
2、功能测试
样例确定之后,要对样例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而这期间,最重要的就是对涉及到的产品功能进行测试,因为样例的选定是按照实际业务场景进行选定,涉及的内容很多,包括产品的对外接口,产品的功能配置以及产品的数据预置等。因此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过,要亲自测试,看看功能的实际情况,然后针对测试过程中的情况,梳理自己的操作过程,保证在讲解和演示过程中的流畅。如果出现了很大的功能缺陷问题,要及时联系研发进行处理,保证产品使用版本的同时,对于问题功能进行调整,保证后续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整体演练
在准备阶段,进行整体演练,要从整体角度出发,不要拘泥一点,死抠一个功能,我们要给客户做整体培训,因此要从大局出发,按照整体大的业务实际场景进行演练贯穿。如果说局部有个别问题,我们可以认为是瑕疵,但是如果整体都出现了问题,那就是事故了。因此在给客户进行培训之前,自己至少要进行两次整体演练,保证整体培训功能,同时对问题点进行记录,可以避免的要进行避让,后续反馈研发进行处理,不能避让的要及时联系研发协助处理,保证整体演示培训过程中没有较大的偏差。
4、录屏测试
上述一直提到远程培训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进行录屏,后续客户根据录屏内容继续进行学习,这样可以保证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关于录屏软件,推荐使用腾讯会议的录屏功能,因为远程培训本身就需要远程会议,直接使用软件自带的录屏功能,这样方便且快捷。
在使用录屏功能时,一定要先做录屏测试,测试包括进行桌面共享、视频录制、以及视频所存储的位置。第一是为了保证远程过程中可以更好向客户展示的效果,第二是为了保证储存空间足够大,录屏录制完毕之后,不会因为存储空间不足,而导致录屏数据丢失。

3.3 如何进行项目调研?

IT行业项目实施主要分为项目启动阶段、前期需求调研确认阶段、产品功能实现确认阶段、数据标准化初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系统上线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工作阶段。项目调研是项目启动后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深入了解企业业务情况,发现各种企业问题和潜在项目风险的有效途径,唯有通过细致扎实的调研工作,才可能了解到企业业务的整体和细节,为企业提供切合实际、可执行的解决方案。
1、准备阶段
在项目前期调研的时候需要对客户现有业务情况等进行了解,并对其应用系统现状以及组织架构等进行了解,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和客户拥有共同语言,现对业务情况、应用现状、组织架构以及调研问卷层面总结。在调研问卷部分可根据过往项目经验结合当前公司实际情况梳理对应的调研问卷或者调研提纲,且该调研提纲要跟据实际调研不断调整和完善。
2、调研过程
整体调研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了解企业间运作模式,了解其业务架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应用架构以及数据架构等,在第二阶段主要针对主数据层面以及数据分析指标,了解其需求、数据模型、对接方案以及相关接口。
3、调研结果调研结果输出主要包含该企业整体架构、考核指标、主数据部分,整体架构层面主要说明企业业务架构、组织架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以及流程架构,而主数据方面说明数据的来源系统、分发系统、对应模型以及相关接口等,具体的指标主要包含集团考核指标、报表等等。
4、调研输出
在项目调研结束后主要输出如下内容,具体包括调研报告、调研清单以及梳理对应蓝图方案需求规格说明书以和设计规格说明的整体框架。对于撰写蓝图方案首先要基于调研结果梳理出对应的蓝图整体框架,将调研报告的相关需求融合在对应的蓝图设计资料中,例如对应的应用架构、数据加工、集成架构等等丰富在对应的整体蓝图中,最后基于蓝图设计需要的相关材料检测自身调研阶段还欠缺哪些内容,查缺补漏。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前期调研是非常重要的,在调研的过程中要明确客户的需求,但是有的时候客户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加以引导,在沟通过程中将我们的标准方案和客户的实际业务相互进行结合,将其呈现给客户,只有这样客户才会逐渐地明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项目调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将每一个环节做到位,才能保证项目调研成功完成。

3.4 如何对客户进行项目运维培训

项目培训是一个项目的核心内容,如果缺失了项目运维的培训,即便项目实施交付效果再好,都会出现项目持续投入、项目实施厂商持续运维的局面。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客户需要的是成熟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培训进行快速的学习和掌握,能够保证正常的工作需求,甚至是对现有产品进行升级改造等等。对于项目的培训,要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那么我们如何进行项目培训呢?
1、前期参与
对于项目培训,不要把它当成项目中的一块工作内容,它应该是贯穿整个项目始终的,从产品入场进行部署,就会涉及到客户的后期环境的运维;从产品开始功能开发到上线,就会涉及客户的日常使用。因此过早的让客户参与进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客户越早的进入,对于产品的认知和使用就越深刻,到后期真正到培训的时候,他们的理解就已经开始有所改变,而我们的培训方式也从整体穿透变成了指导和问题答疑,很多东西他们已经掌握了,欠缺的只是问题处理的思路和方法而已。
2、业务使用
不要等到产品真正上线的时候才交付客户使用,而是应该在产品开发的初期,就让客户参与进来,他们更懂业务、我们更懂技术,要有效的结合。在功能测试阶段,交付客户进行测试,为客户讲解功能使用方式,让客户测试功能以及友好度的问题,让他们在不断测试的过程中了解产品,通过讲解和测试指导说明,让客户更好的理解功能和业务的联合使用,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进行产品功能的学习和理解。
3、部分交付
项目上在所难免要开展项目级的开发,像ESB很多流程的开发都是在项目现场来做的,对于实施来说,代码是掌握在项目组人员手里的。以前项目的代码交付都是项目验收时交付,其实如果和领导沟通好,项目上的代码是可以提前交付的,我们可以把部分功能代码提供给客户,并沟通相应代码实现的功能、针对哪种场景来使用的、如何开发的,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对ESB的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ESB的产品功能介绍和开发介绍完全可以在这个时候给客户先入为主的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客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加深印象,并且也能通过自己调整,实现流程功能的变更,增加客户的实际操作经验。
4、内容梳理
由于介入得比较早,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项目整体的内容梳理,可以是整体的项目计划,也可以是整体的项目思路,通过这种不断的穿透,让客户了解整体的业务情况,例如统一认证项目认证的方式有哪些、在哪个页面交互的时候使用,ESB开发的流程在哪种业务场景下使用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交付给客户的,也是客户在每个阶段应该清楚的,知道什么问题、对应哪里的功能,然后思考如何去解决。而我们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他们不断地解决问题,这样积累了相关问题的处理方式,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客户进行整理,方便后期运维的时候查看,而整理好的内容,也是我们后续培训需要出具的培训资料,一举两得。
5、整体培训
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验收,培训工作也会逐渐提到日程,虽然这个时候整体培训也会从产品部署到产品功能再到项目级的开发,一点一点展开,但是随着之前工作的平铺,其实有一部分人已经能很熟练的使用其功能,并且对整体运维情况已经能独立把控,因此在这个阶段培训的目的就是扫除盲点、解决问题,并通过最初一批培训人员“传帮带”的方式扩大培训成果范围,让最初的几个人变成我们的备份,由他们协助其他人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并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帮一个,不仅缓解了自己培训的压力,同时由于客户之间的沟通更贴近业务,互相之间解释问题也更容易理解,培训的效率和成果也会相对显著。

3.5 企业集成中台项目上线前如何对人员组织岗位流程进行联测?

本次项目上线前对人员组织岗位流程进行联测,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以便后续项目能够稳定上线。

1、测试要点

本次测试内容主要测试各业务系统间的连通性,保证数据可以正常进行同步及分发;其次针对各业务系统的数据显示情况进行测试,确保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显示正常;最后测试各业务系统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格式映射的正确性,确保数据以正确的格式传输到目标系统,不会出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1)检查组织、人员、岗位的相关数据管控,查看日志信息是否回写或修改完成;

(2)MDM系统、IDM系统分发完毕后,检查系统表组织和人员是否同步完毕;

(3)检查组织、岗位,人员的相关数据管控,查看日志信息是否回写,数据是否已启用

(4)检查组织数据父节点类型是否跟源头推送过来的结构保持一致;

(5)IDM系统分发完毕后,检查系统表人员是否同步完毕。

2、同步流程

同步流程主要用来让客户完成客户数据的修改操作,或是在客户数据集体录入结束,产品正式上线之后让客户进行单条客户的录入操作。客户在进行新增、修改、启用、禁用等操作时进行提交,源头系统自动调用ESB的同步流程,将数据以JSON的方式进行推送,完成客户数据从源头系统到主数据系统的字段映射处理,并调用主数据系统提供的数据同步接口将数据同步至主数据系统,后续通过主数据系统的自动提交接口将数据的任务ID送到目标系统,再由目标系统的流程进行一系列处理之后存储到目标系统。

(1)检查组织、人员、岗位的相关数据管控;

(2)检查组织、人员、岗位查看日志信息是否回写或修改完成;

(3)检查组织、人员、岗位数据状态是否正确;

(4)检查组织、人员、岗位数据父节点类型是否跟源头推送过来的结构保持一致。

3、分发流程

分发流程主要接收主数据源头系统的组织、人员、岗位主数据,调用ESB的分发流程,根据TaskId调用数据提供接口获取数据,再将数据写入下游系统;

(1)检查组织、岗位、人员的相关数据管控,查看日志信息是否回写;

(2)检查组织、人员、岗位数据状态是否正确;

(3)检查组织、人员、岗位数据父节点类型是否跟源头推送过来的结构保持一致。

3.6 如何进行团队间项目运维交接?

一般在项目完成验收后进行运维交接。运维交接时需要进行整体交接,包括整个项目的全部内容。

1、交接流程

(1)运维交接的时间节点一般是在项目验收完成后,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后进行项目交接工作,并确认被交接团队和时间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项目交接;

(2)和运维团队负责人确认具体时间安排和人员安排,明确项目交接的时间,并和相关参与人员确认,保证时间安排不会冲突;

(3)项目交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召开项目内部汇报会议,项目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进行汇报,同时也是项目交接的一个过程;

(4)项目具体工作内容的交接可以由项目团队人员进行内部交接;

(5)项目负责人负责将项目过程中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发送相关资料给运维团队;

(6)根据安排制定明确的交接计划,由于一般整体项目的内容较多,所以交接前按模块整理好相关资料,然后交接给对应的负责人;

(7)交接时尽量使用项目真实环境,按照真实的业务场景进行说明,并且在交接时需要对日常运维工作进行说明。

2、内容计划

(1)总体介绍:主要介绍项目的总体情况,包括项目总体需求、方案规划、实施内容、时间安排、外部厂商等内容,通过总体说明,让被交接人对了解项目,便于后续的运维工作;

(2)业务梳理:对整个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包含相关行业业务、系统使用情况、数据集成内容等,保证运维人员可以了解相关业务;

(3)团队人员:整个项目团队的参与人员,以及不同人员负责的工作,保证运维团队后续接手时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工作内容交互;

(4)外部人员:主要是客户方和第三方厂商人员,客户方包括客户领导、技术人员、业务人员、运维人员等等关键用户,厂商主要是集成对接过程中的技术人员,以明确后续运维工作时能够找到对接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

(5)总体计划:整体项目的工作计划,包括相关产品、工作内容、计划安排,以及启动、蓝图、上线、验收等关键节点的时间和内容;

(6)工作成果:包括项目过程中输出的文档资料,相关开发的代码等,包括需求、设计、计划、标准等蓝图资料,以及产品文档、使用手册、操作手册等验收文档,需要进行提交归档,同时需要将各个平台的使用账号、服务器信息等等进行同步交接;

(7)问题记录: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清单和文档,包括产品问题、技术问题、方案问题、业务问题等;

(8)解决方案:项目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解决方式、参考资料、工作确认,以及记录的相关问题资料;

(9)运维问题:在运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出现问题的排查方式,定时处理的方式,客户方关于运维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相关规定要求等内容;

(10)后续完善:项目验收后根据要求和意见,需要运维团队后续进行完善或升级的相关内容;

(11)合同相关:整个项目当前的收款情况,后续的收款节点,运维的范围以及运维有效期等。

(12)相关交接资料要有交接清单。

3、交接过程

(1)交接时直接使用项目的真实环境交接说明,以便后续运维时进行访问和操作;

(2)由于项目总体内容一般比较多,交接时可以分模块进行,每个模块逐项交接,并且可以安排每个模块的负责人进行详细介绍;

(3)项目过程中的全部文档需要进行整体归档,上传服务器,部分关键文档可以直接打开进行内容说明确认;

(4)如果是项目过程中开发的相关工程和代码,则直接通过相关代码进行说明,说明时要有对应的业务场景说明,可以和相关设计文档结合说明;

(5)如果是项目过程中的相关问题,需要结合真实环境进行演示说明,明确问题点和解决方案,解决过程中的相关文档和参考资料;

(6)对于运维相关的工作,需要通过真实环境进行演示说明,说明运维的具体内容和操作过程;

(7)交接完成后,建议运维团队对项目相关内容,尤其是对运维内容进行复述,以加强印象,同时也能对内容理解的错误进行纠正。

4、交接后续

(1)项目交接后由运维团队全面接手项目工作,包括项目的日常运维、问题处理,以及相关产品和代码的升级维护;

(2)如果后续项目中出现关键性技术问题,可以由实施人员协助进行技术支持解决问题;

(3)建议运维团队接手运维工作后,针对项目的业务场景、集成模式、运维工作等输出文档进行项目的整理复盘,以强化相关业务能力。

交付类

4.1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部署混合云?

云计算按部署类型可以分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其中混合云一般由用户创建,而管理和运维职责由用户和云计算提供商共同分担,其在使用私有云作为基础的同时结合了公共云的服务策略,用户可根据业务私密性程度的不同自主在公有云和私有云间进行切换。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企业会更愿意将数据存放在私有云中,然而在同时企业又希望获得公有云的计算资源,于是混合云就这么诞生了。混合云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进行混合和匹配,以获取最佳的效果。

适合混合云的企业一般是大型的国企、事业、集团和一些跨国公司;还有一种就是处在上升期或发展期的企业构建混合云也是比较好,比如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和跨区域组织。混合云的成本会比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成本大。因此,有以下特征的企业会更加适合混合云:客户的需求是不断变化且不好预测的;需要有更快的创新;需要更安全、更隐私的防护。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上云是大势所趋,在当前SaaS、IaaS越来越成熟之际,PaaS将是主要发力点,数通主推iPaaS全域集成产品套件。AEAI UMC云管理平台是数通iPaaS云集成平台套件系列的核心产品,可以与数通的其他产品灵活组合实现快速部署和灵活升级。UMC云管理平台满足云原生的四个基本要素:容器化、微服务、DevOPS持续交付,支持多租户管理。用于帮助企业快速、敏捷、灵活、高效、安全地交付业务软件

4.2 数据治理是什么?企业应如何进行数据治理工作的开展?

数据治理是对数据资产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并通过标准的数据治理模型来实现,最终目标是提升数据价值,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战略的基础,数据治理是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包括了组织、制度、流程、工具。

企业进行数据治理的前提是企业有对应的需求和痛点,如各类数据分散在多个不同的系统中,存在重复录入、难以维护的问题,或者人工维护数据不准确,影响企业业务的运转。而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业务联动、集成整合的需求不断强烈,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治理、集成整合,以达到推动业务发展和转型的目的。

企业有了数据治理的需求才能更好的推动数据治理,一般而言企业的数据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基础数据:首先明确基础数据的类别(如组织、人员、客户、供应商等),再根据类别梳理每类数据的业务来源、系统来源、应用场景、目标系统等内容,梳理清楚数据的流向,再根据实际业务明确数据的编码规则、属性信息、维护方式、集成方式等内容,根据数据的结果制定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标准、管理标准、集成标准等,最后通过主数据平台将数据标准进行落地,推动基础数据的统一,保证各系统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准确性。

业务数据:业务数据治理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业务集成,二是数据分析。业务集成是将一个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推送到其他系统,实现业务联动(如采购系统的采购单、付款单推送到财务系统生成采购凭证、付款凭证),业务集成更多是实现跨系统的业务贯穿,实现同一业务单一源头,避免多系统录入业务数据时的人为误差,同时减少数据录入也能提高工作效率。数据分析更多是数据价值的体现和应用,将各系统产生的业务数据通过加工转换进行汇总,基于实际业务建立分析主题和分析指标,构建数据模型体系,完成数据的整合,基于整合后的数据构建数据服务或可视化分析效果,对数据指标进行展现或跨系统集成,在集成展现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实现对业务的优化和升级。

数据治理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治理流程,再借助平台工具进行落地,而整个治理体系包括了基础数据治理、业务集成、数据分析等多个内容,所以需要一套管理工具进行落地实现。数通的数据中台方案就是针对于企业数据治理分析的一套解决方案,方案包含了DAP 数据分析平台、 MDM 主数据治理平台、ESB 数据集成平台,通过主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主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主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整合,满足跨系统业务集成和数据加工、转换、汇总的需求;通过数据分析平台构建企业数据仓库,对企业基础数据、业务数据进行加工汇总,并通过数据服务提供数据 API,实现汇总数据的对外提供,并提供可视化分析进行数仓数据的分析展现、阈值报警等功能。

4.3 如何搭建一个企业的数据指标体系?关注点有哪些?

指标体系是企业进行数仓建设、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基础,是反映企业业务现状的关键要素,指标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是相关关联的统一整体,通过指标体系既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也能洞悉企业内部各个业务板块的情况,能帮助高层领导进行决策制定和发展规划,也能帮助中层和基层员工发现业务的不足。

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也是企业业务的梳理过程,一般的建设过程需要包括:

1、业务梳理:要想搭建一套完整的业务指标体系,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整体梳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从主体的业务线出发,层层分解细化,将整体业务分解为最基层的定单一业务线;

2、流程梳理:基于梳理出来的业务线,对每一个业务线进行流程确认,梳理具体的业务和数据流向,包括人事、财务、资金、物料、产品等等;

3、指标确定:通过业务和流程的梳理,将各个业务流程中的指标分解出来,从主线到分支,将指标进行细化,并明确各个指标的维度;

4、不断迭代:指标体系是不断变化,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核心业务、业务流程、KPI等都会不断变化,随之指标也会不断迭代,所以需要根据业务变化,不断升级优化指标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建设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核心业务系统,发现业务问题,推动业务发展,所以不同级别的人员的关注点是不同的,对于高层领导更关注整体运营、财务等核心内容,一般需要通过综合性指标进行整体考察;对于中层而言,可能很多的是关注自己管理的相关业务板块或业务线的指标,分析业务的健康状况;而对于基层人员,只会关注自己负责的业务内容的指标,是否达到公司对于绩效、考核、KPI的要求等。所以在进行指标体系建设时,要从上而下层层分解,将指标细化到最底层,才能准确把握业务情况。另外对于不同的指标要明确指标的维度,维度不能作为独立的指标,但是却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指标的价值。

指标体系的建设是企业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基础,但真正要体现指标的价值,需要通过指标体系建设,规划企业数仓,并通过数仓进行数据分析展现,实时观测到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时了解业务情况。数通的DAP数据分析平台集数仓建设与数据分析于一体,能通过主题、指标的规划构建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元数据的数仓体系建设,实现企业数据的整体汇总,并通过平台的可视化配置构建数据分析看板,实现动态分析,同时基于指标体系建设指标阈值,实现指标监控、报警,更及时的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4.4 工业物联网,如何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数据采集?

随着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工业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然而设备的通讯受限于不同设备的物理链路、各种不同的协议,因此大多数设备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宝贵的数据被白白浪费掉,往往在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时无法及时的控制和维护,进而造成更多损失。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和设备自动采集电量或非电量信号,传输到上位机进行分析、处理。工业生产设备数据采集是利用各种通信手段接入不同设备、产品、传感器等,采集工业生产的设备数据,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基础。

采集工业设备数据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Modbus协议进行数据采集;

2、使用OPC UA协议进行数据采集;

3、使用MQTT协议进行数据采集;

4、使用HTTP/HTTPS协议进行数据采集;

5、使用特定的API或SDK进行数据采集。

数通ESB企业服务总线产品中的设备集成功能支持DCS/SCADA数据实时采集,深入制造行业。设备集成包括:OPCUA资源管理、OPCUA数据接口和OPCUA数据订阅三块功能,在OPCUA资源管理功能中可以管理OPCUA资源相关信息,包括:连接URL、安全策略、消息模式、用户名密码等信息;OPCUA数据接口结合配置服务可以读取或写入node节点信息;OPCUA数据订阅可以选择OPCUA资源的node节点进行订阅,并可以配置转发处理机制,当订阅的节点发生变化时就会调用配置的拦截器获取相关信息。通过以上功能可以解决生产现场系统实时集成问题。

4.5 主数据治理项目中数据标准如何制定?

数据标准的制定和落实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结合实际业务场景,通过分析总结,切实应用到数据管理中,并且根据反馈结果不断进行整改迭代的过程。数据标准的建设流程主要包括分析业务场景、数据标准制定、标准落地评估、数据修改完善四个步骤。
1、分析业务场景
由于实际业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数据标准的制定也不是一成不变。它需要有经验的实施人员和业务部门通力合作,对业务场景进行梳理和提炼,找到企业切实可行的标准规范,从而让数据标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
2、数据标准制定
数据标准建设需要有相应的数据标准管理组织,负责数据标准的统一管理,承担数据标准的制定、维护、应用和监督等工作。制定标准时需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业界经验,先要梳理出数据标准建设的主体范围和实施计划。然后根据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和分类,确定各分类数据标准模板,然后由相关人员依据相关国标、行标、技术业务需求等调研结果,进行数据标准的编制,形成数据标准初稿。数据标准初稿制定完成后需要对数据标准进行再次评审,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后对数据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正式的数据标准。
3、标准落地评估
在数据标准制定完成后需要将标准真正应用到系统中去,而不是纸上谈兵。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系统无法改造的情况,因此需要确定数据标准的落地策略和落地范围,并制定落地映射方案。落地方案反映的是数据标准和系统数据的关联关系,通过数据标准对现有的系统数据进行评估落实,从而得到对现有系统的标准评估结果。
4、数据整改完善
在得到标准评估结果后,需要根据结果的反馈对系统数据进行整改。由于实际业务场景或其他因素的制约,数据整改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要经过多次迭代,不断整改,从而得到符合企业预期的数据服务。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数据也是在不断变更,因此,数据整改也是随着企业发展而不断适应和发展。

4.6 传统企业如何能通过平台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不是可选项。企业数字化转有不同的切入点,比如:市场开拓、服务延伸、设计创新、工艺提升、质量强化、效率提升等,但数字化转型需要一把手领导的大力支持,一把手可能不是太清楚IT技术,但他们的痛点却是实际存在的,比如:关键数据指标、重要项目进度情况、运营风险、沉没成本等,很多关键信息不能及时真实把握。
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启动时应用的移动化、在线化是不错的切入点,先不管三七二一,先在线化再说;其中基础数据治理体系是关键,在移动化在线化后或者过程中,多跟领导吹风、找机会通过外部专家的嘴,多请领导参与、让领导认同认可支持,获取一把手的大力支持,明确底从哪个点切入深化数字化转型,比如:销售/市场端驱动、精益生产驱动、运营效率成本驱动、组织架构变革驱动、业务/数据治理驱动等。
数字化转型的平台有三种:业务中台、集成中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为业务创新而生,集成中台为业务协同而生,数据中台为业务智能而生。要明确当前企业是否创新驱动的?还是稳态企业?如果企业没有一大票IT人员不要谈通过业务中台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成熟企业的企业应用分布:外购的专业软件(ERP/PLM/MES) + 可控的平台软件(应用集成类、数据治理分析类) + 低代码自研软件(CRM/SRM/OA)+SaaS类应用软件(各种营销、邮件、IM、招聘、在线采购等平台)。
iPaaS集成中台用来连接员工、连接客户、连接供应商、连接伙伴和经销商,连接的业务包括采购、销售、过程、成本、效能、营销等核心业务流程;连接的方式包括:内部应用系统业务连接、内部与外部业务连接、线上跟线下的业务连接。连接的落地产品包括:门户平台、流程平台、服务开发平台、API网关平台、服务集成平台、IM协同平台、KM知识管理平台。
dPaaS数据中台对主数据进行有效治理,实现基础数据同源管理、数据同步、数据分发,参考数据统一映射关联,强化技术元数据、业务元数据、管理元数据的治理体系建设;对业务数据进行治理,把集成相关的关口数据都纳入数仓之中,元数据覆盖到数据模型、数据源头、主数据主题、数据指标、数据采集同步、清洗转换、加工汇总的过程,从根上保障数据质量,进行精准分析、强调数据服务、共享,更敏捷的响应业务需求变化。在数据治理保障前提下建立数据湖,把更多的数据纳入大数据平台,包括经营、生产、管理、市场、银行、税务、友商、客户、伙伴、国计民生的;基于各种数据算法和云平台的算力,不断深度学习和算法优化形成有价值的规则,实现数据业务化且持续改造运营和业务运作的能力。
数通的企业中台方案,融合iPaaS集成中台和dPaaS数据中台,包括产品套件:MDM主数据管理平台、ESB服务&数据总线平台、IDM统一身份管理平台、Portal统一门户平台、DAP数仓分析平台,各产品套件灵活组合、相互协同,且统一部署K8S容器平台由UMC云管理平台实现一键部署、CI/CD持续集成部署、灰度发布、水平扩展。能够帮助客户摆脱异构系统集成、数据治理分析实际落地过程中的困扰,协助完成“统一整合、灵动扩展”的统一IT规划,快速构建、灵活重用、有效降低系统集成、数据治理分析复杂性与成本,帮助企业快速稳健数智化升级转型来提升商业价值、市场竞争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没有一针顶破天的诀窍,也没有立竿见影的途径。只有将数据分析治理应用集成治理变成一种常态化机制,就如同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持之以恒、不忘初心、不懈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返回顶部